《李小龙截拳道》之“攻击五法”
编者按:攻击的五法系李小龙在死前不久所用来略述其动作的笔记,与他在教拳时广泛地研究与解释的动作相比较之下,可知此处的笔记已是十分不全的了。
1.简单角度的攻击
简单角度的攻击--就是从任何对方想不道的角度出拳,有时亦先配合着虚招。通常需以步法的调整来改适当的距离。研究如何出拳令对方捉摸不定再做简捷直接的攻击。
2.封手攻击
封手攻击------先封住对方的手或脚,瓦解对方的攻势后再攻击。封缠的手法可使对方受封的部位无法动弹,允许自己有空门可寻并加以攻击。封手的攻击法也可与其他四种的攻击方法相配合。不妨再研究下阻止-打击的动作。
封手也可作为预防的手法,先封再用另一只手攻击,也可运用封手做滑步或反击时的预防措施。
倘对方确切意图攻击时,运用封手需能知道对方何时出招。封手也需速度和技巧的配合。
用封手时前臂身体须能自然地反应与攻击,运用崩拳攻击或手肘打。
3.渐近间接攻击
渐近间接攻击--系先以虚招或须打一拳来诱开对方,使对方产生错误的动作以攻击对方破绽的位置。渐近间接攻击系单一的前进动作与前述的攻击法不同。研究如何运用虚招与漏手攻击。
渐近间接攻击主要的运用系在破防守严密而动作又快速的对手。直接简单的攻击往往无法奏效。此种手法亦是变化的攻击手法。
切记,虽然渐近间接攻击运用了虚招与漏手的配合,但整个的动作因是一连贯的前进动作。它是渐近地获得距离。为了贴近对方,常需在虚招的掩护下前步。虚招的时间可长些,等待对方的反应。攻击时速度尽量快勿让对方有封档的机会。
在对方的手臂向下,向上攻来时,必须立做攻击的动作。此处真意是在,对方攻击时自无法有效地防御自己。
除非是在特殊的情况下,所有的动作需愈小愈好。因为动作愈小愈不易引起对方的注意。因此漏手,撤手时必须不能离敌人之手太远。
渐近间接攻击配合着腿法会更有效,试着一个半下的打法。
一下:第一次攻击离较远,突然而直接,且需护好,最重要的是平衡。
半下:这半下的脚法必须快速且有劲,而且身体姿势的变化也不可过大。动作一如近战时的贴身脚。
欲攻击至目标,攻击必须诱使对方步子虚悬不稳,诱开对方的防御,并于对方不备(身体与心理皆然)时令之措手不及。
与虚招配合进步时,需快速而放松自变化到攻击的动作。特别注意如何使两个动作连贯起来,以增加速度及劲道。
4.配合的攻击
配合攻击--系一连串的攻击相互连着,通常不止攻击一个部位。
配合攻击通常包含着连环的脚与手的攻击。在此种情况下,常可找出对方的漏洞来加以连环的攻击。配合的攻击由于系连环的出招的,常令对方无法招架。
一个好手与初学者的拳手之间的差别是,好手能善用机会做连环的攻击,他能运用其敏锐的知觉,採主动的攻击来攻击。出拳踢脚时的配合亦十分有计划,每一拳必可制造另一空档攻击到对方不支倒地为止。
有些出拳方法亦可谓之连续攻击,倘若是在某些拳之后发招的话。如右刺拳后跟着左直拳,右勾拳之后跟着左直拳。
倘先打一记直拳再接着一记勾拳相信动作会十分自然,同样地,先打头一拳再打身体一拳亦是。
连环的攻击必须有节奏与感觉。有节奏地出拳系西洋拳中的重要因素。
连着三拳在配合攻击中算是十分常见的。常系先闪身至对方内侧或外侧,打两拳向对方身体再出一拳攻击对方头部。头两拳将可减低对方的防御力,然后再以最后一拳有效地打向对方的空门。
另一种连环之拳的打法常称"安全三下"。安全的三下系有节奏的打法,先是打头其次是打身体,亦可反过来。必需记住的要点是最后一拳必是主要的攻击,打向对方要害。第一拳与最后一拳的攻击点亦需相同,如第一拳打向下颚,最后一拳亦必打向下颚。
研究连着两下的攻击法。
5.诱敌攻击法
诱敌攻击法--系一故意暴露出空门引诱对方来攻再攻击的方法。诱敌再攻击的方法可与上述四种的方法配合运用。详加研究如何把握住时间与八个基本的防御姿势。
只要有可能,最好在自己攻击前先诱使对方先攻。可由迫使对方做进步的动作概略地知道对方可能的动作为何。对方进步与出拳的动作常会使其陷于防守的困境,不易变招防御,而甚易攻击得手。
仅仅由对方出拳攻击的动作,自己将可以找到对方某处的空档。需能使对方暴露出明显的空档并加以攻击。
十分重要的一点是,如何借力使力,使自己反击的威力更大。切记,一凌厉出拳的秘诀全在正确的把握时间,正确的动作与心理的运用上。
在诱使对方出招攻击并暴露出空门之时,并须保持机警与平衡来攻击。以可在佯攻对方诱使对方反击时立予对方以攻击。
摘自《李小龙截拳道》
《李小龙截拳道》之“攻击五法”:等您坐沙发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