格挡防守的卸力技巧
在实战格斗中,防守技术可分为躲闪和格挡两大类。
躲闪就是利用距离角度的调整,使对手的攻击无法触及我方身体;格挡又被称为“接触式防守”,是利用四肢与对手攻击拳腿或器械接触,使对手攻击无法触及我方身体要害。
由于格挡防守要与对手的攻击拳腿或器械接触,而对手的攻击又是快速有力的,如果硬碰硬地去磕,虽然保护住了身体要害,但格挡的肢体任然会造成疼痛受伤,比如泰拳比赛中就多次出现格挡时手臂被扫踢踢断的现象。所以格挡要学会用技巧卸力,防守中化解对手的攻击力,甚至借对手的攻击力破坏对手的重心,为反击创造机会。
一,对直线型攻击的格挡:以横破直
直线攻击如直拳、正蹬、侧踹等,攻击力量完全在向前的直线方向上,如果你迎着直线方向去硬顶,就会完全承受对手的攻击力量,是很不明智的选择,正确方法是以垂直于对手攻击力方向的角度去格挡,以横向力破坏直线上的力量,典型技术有拍挡、挂挡。
拍挡是以短脆劲使对手攻击偏移原攻击方向而不能击中我方,主要用于对直拳的防守。挂挡是在接触对手后继续圆弧形用力,以牵带的力量使对手攻击偏移方向,主要用于对直线腿法的防守,防守同时还可以勾挂对手的腿,令对手失去重心,为我方反击创造机会。
二,对横向型攻击的格挡:
横向型攻击的最大特点就是越接近肢体末端力量越大,而且很难用“以横破直”的原理来破解,对付横向型攻击的格挡动作主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:
1,近距格挡:
上面说到,横向型攻击最大特点是越接近肢体末端力量越大,如果你格挡的位置是对方拳头或脚面,那你在格挡时就会实实在在地承受对手全部的攻击力量,拳还好说,如果是很重的横扫腿,即使挡住对很可能因冲击力过大而失去平衡,无法立即组织反击,仍然给对手留下了攻击的机会。
所以格挡横向型攻击不能在原地等着挡,而是要切进去,近距格挡。
摆拳的格挡位置是前臂的中间,不但可以阻止拳头向内运动,还可以用强力外挡的方式打击对手前臂内侧薄弱位置。笔者在与朋友切磋时格挡对方摆拳,对手手臂内侧正磕在我的倒肘位置,当时就手臂麻疼难以再战,可见其实用价值。
横向型腿法的格挡位置在胫骨下三分之一处,经过反复实验,这个位置既能有效阻止小腿向内移动打击,又能最大限度减少格挡承受的力量。
2,以面对面:
在近距格挡的原则下,格挡手法注意与对手接触不要以点对点,而是以面对面,可以进一步发挥近距格挡的效果,更充分地消解对手的攻击力。
动作举例一:对手摆拳打来时,不要单纯夹紧手臂原地格挡,那样手臂将完全承受对手摆拳的冲击力,前格挡手臂伸出,手臂成120左右夹角,倒肘斜向下45度,用力外撑,这样对手摆拳打来时,我是用整个手臂去格挡对手整个手臂,对手的力量已经分散到我整条手臂上了,承受的力量很小。
动作举例二:对手横扫踢攻我胸腹部,我方同侧手臂向前下方格挡,以前臂与对手胫骨下三分之一处接触,接触后手臂横向挑起同时向后运动,在对手胫骨上一抹而过,将对手的攻击腿向外带出,不但化解了对手攻击力量,而且牵带对手攻击腿,使其不能顺利落地,难以保持重心稳定,为我方反击创造机会。
因腿法攻击点相对较低,所以这种防守手法是以手臂的主动运动来造成以面对面的格挡。
以上两个技术举例是列举的两种最常见的例子和原理,希望各位武友仔细阅读,细心体会,从中可以举一反三,变化出更多的格挡技巧。
如果大家对文章中讲解的技术要点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,可以在下面留言,我们会针对大家的问题作进一步讲解。
(转载)
格挡防守的卸力技巧:等您坐沙发呢!